其他
3+3+1+1!华师人“挑战”成功!
4月12日晚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落下帷幕
我校师生在主体赛和专项赛中获得
3个二等奖
3个三等奖
1个“红色专项活动”二等奖
共计7项国家级奖项
获奖数量取得了新突破
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
让我们一起领略
“挑战杯”国赛获奖团队风采
了解华师人的备赛之旅吧
团队负责人:蔡方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8级本科生,现已推免至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的“挑战杯”创新作品先后获校特等奖、省一等奖、国家二等奖。
指导教师:邵彦涛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获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第五届)本科教学创新奖一等奖。
指导参赛感言:大学里为什么要有学生?因为有老师不懂的问题,要学生来解答。这是我第一次指导学生团队参加“挑战杯”比赛,我和学生们一起成长,一起经历了一次思想上的升华和行动上的重塑。思想上的升华,就是提出了一个真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调研和理论研究,一点点地迈出旧有的知识边界,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行动上的重塑,就是一步步从浅薄走向深入,在“干中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技能和磨炼品格。
2 中国人口变动与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关系的实证研究(全国二等奖 )
团队负责人:胡晓冰晗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18级本科生。四次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
参赛感言:从19年到22年,我跟随“挑战杯”的步伐,一路前行,一路进步。参加“挑战杯”,让我真正认识到科研竞赛的魅力与价值,在一遍又一遍修改打磨作品中体验到了追求真知、锐意创新、挑战自我的科研竞赛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负责人,我也实现了从稚气到稳重的蜕变。感谢“挑战杯”提供的契机,让我能与诸多优秀的人并肩作战,为一个相同的目标共同努力。同时也非常感谢一路走来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的领导老师们。于我而言,“挑战杯”不仅是一场学术竞赛,更是一次自我历练,相信“挑战杯”带给我的成长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指导教师:王远伟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荣获全国第17届“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二等奖,湖北省第13届“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特等奖。
指导参赛感言:“挑战杯”一方面可以很大地促进教师的科研视野和思想的活跃,能够在与学生思想碰撞中获取新能量,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另一方面参与科研课题的同学们也普遍获益匪浅,他们都得到了能力和素质的很大提升,获得了超越未参加此类活动同学的更大的成长和发展。总之,通过参与科研竞赛活动,真正地、高效地实现了大学科研育人、促进研究型学习的培养目标,实现了教师和同学的共同良性发展与成长。
3 治理型中坚农民:乡村治理有效的内生性主体与实践形态——基于赣南九山村的深度调查(全国二等奖)
团队负责人:刘凤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学专业2019级研究生。主持参加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湖北省一等奖和国家二等奖。
指导教师:李华胤中国农村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获得全国二等奖、湖北省一等奖、校级一等奖。
指导参赛感言:我将“挑战杯”视为一个育人工程,我坚定地认为,要全过程地陪伴、指导和关心学生。这个过程很辛苦,有过焦虑,但每次看见学生有所进步,我又特别开心,感觉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当然,同学们也给了我无数感动,我们在一起共同进步和成长。“挑战杯”在于学生挑战自我、激发潜力,这是青年学子应有的样子。祝福桂子山青年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绽放青春光彩。
4 除垢纳新,返水归清:城郊黑臭水体治理困境与模式创新研究(全国三等奖)
团队负责人:张芸嘉2019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曾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获“互联网+”国赛铜奖、省赛金奖,“挑战杯”国赛三等奖等。
参赛感言:自“挑战杯”校赛一路走来,最终行至国赛,我们的“返水归清”项目并非一帆风顺,但一项科研成果的诞生本就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向前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带给我们的学术精神、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才是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感谢“挑战杯”提供的宝贵平台和校团委以及学院的大力支持,使得我们能够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去参与这样一场宏大的社会治理。
指导教师:戴胜利原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获全国特等奖、湖北省特等奖,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获全国金奖、湖北省金奖。
指导参赛感言:我指导的大学生大挑、小挑、互联网+项目已经近十个,在指导这些项目的过程中,虽说很辛苦,也会特别的焦虑,但每当看见学生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感觉一切都值了!在和同学们在一起的过程中,我经常会感受到同学们的潜力无限,创意无限,也经常会被同学们敢于挑战困难,挑战自我的精神所感动。青春要留色彩,挑战创造精彩,祝愿华中师范大学的学子们在“挑战杯”的平台上大放异彩!
5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数字素养现状评析与进阶理路研究(全国三等奖)
团队负责人:许淑雅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获校“学生科创之星”、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湖北省特等奖等荣誉。
参赛感言:“挑战杯”所给予我的远超竞赛结果本身。以“挑战杯”为载体,它是一场超长战线的历练,更是一个完整科研训练过程,我们从中领会了不同的学科范式,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批判的思维方式。在此由衷感谢学校、学院的高度重视和一以贯之的大力支持,感谢曾经指导、鼓励与陪伴我的各位老师和朋友们。“挑战杯”赛程虽已结束,但我们从中汲取的“挑战”精神永存,伴随着这样的精神勇攀科学研究的下一座高峰。
指导教师:舒江波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指导参赛感言:回想此次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既有一份欣慰,也有一丝遗憾。欣慰的是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的积极投入和辛苦付出换来了初赛的好成绩,肯定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虽止步于国赛三等奖,但这一次也是很好的经历,我们会认真总结经验,并吸收“挑战杯”之精神,继续在科研领域开始新的挑战。
6 "文化-制度"视角下流动个体工商户维权行动研究——基于疫情中减租案例的观察(全国三等奖)
团队负责人:尹紫怡社会学院社会学2020级研究生,共青团员。
参赛感言:在做“挑战杯”项目时,为了获取新鲜一手的田野资料,我和宁学姐前往了郑州火车站附近的服装批发市场进行实地调研。刚开始的调研过程并不顺利,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经过一番思索和讨论,我们最终还是攻克了进入田野的难题,在批发市场、社区居委会、街道办等关键单位都获取到了重要资料。大挑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次让我收获颇丰的活动。
指导教师:金小红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近年,在SSCI及CSSCI等各类刊物上相继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
指导参赛感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花开花落总有时。水流众生经崎岖,铅华洗尽留轻盈。祝年轻学子们在创新中收获成长!
7 新时代湖北大学生红色阅读与思想成长引领研究(“红色专项活动”二等奖)
团队负责人:赵珂洋
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获武汉市青年志愿服务“青春社区”项目大赛三等奖。
参赛感言:在党的百年发展迈入新征程之际,我们有幸在王丽教授等多位老师的指导下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的“红色专项”赛道,以“走读红色经典”的形式去学习、阅读、传播并传承研究红色文化。在接受了“走读红色经典”的精神洗礼之后,希望我们可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青春之我,奉献于青春之中国。
指导教师:王丽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主持传播研究、红色文化传播研究。
指导参赛感言:作为指导老师,为我的学生们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佳绩感到高兴,更加欣慰的是他们在这段经历中收获与成长。比赛以建党百年的契机开展“红色专项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的宝贵机会。比赛的结果对于我、其他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段珍贵的回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继续践行红色精神,做红色文化的传承人!
校院协同组成保障专班,全力支持、密切配合,各团队都以良好的状态顺利完赛并取得佳绩。
锐意进取,敢闯敢拼
第十七届“挑战杯”暂时告一段落
但属于华师学子的创新之旅
永远在路上!
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松懈
师生携手 齐心协力
保持积极心态理性应对
一同拥抱美好春光!
▼请收听 FM 152.0!▼
远星如灯 为我照亮方向
我在华师静悄悄的夜里结束了今天的旅行
看见这些青春洋溢的画面
听见这些镌刻在记忆里的声音
有没有勾起你独特的华师记忆呢
快来和我一起分享吧
华中师大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编辑:赵海林 王冰雨 王一卓 杜皓然
龚笑琳 汪英姿 查秋玥(实习)
材料来源:校团委
责任编辑:毛国樨
审校:钟文锐
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
一起为华师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